“以迎接2013年在濟南舉辦的第十屆中國藝術節為契機,今明兩年,加快推進‘一城三區’建設,實施積極的‘南控’‘北跨’戰略,加快道路交通、‘四供兩排’等基礎設施和文化服務設施建設,大力度持續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著力提高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科學化水平,提升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和形象面貌,努力實現建設美麗泉城的階段性任務目標。”這是記者4月12日從濟南市召開的建設美麗泉城動員大會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會議上了解到的。
經過研究篩選,濟南市確定了2012年至2013年度的城市建設管理重點項目共6大類279項。其中,迎接第十屆中國藝術節重點工程類17項,城市基礎設施類88項,民生保障類94項,泉城特色提升類10項,環境綜合整治類17項,地產開發和產業平臺類53項。項目估算總投資4689億元,其中今明兩年投資約1400億元。
17項重點項目
推動西部新城崛起
在與迎十藝節相關的17項重點項目中,省會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及市政配套工程自然是重中之重。其中,大劇院7.5萬平方米,包括1500座的音樂廳、1800座的歌劇廳、500座的多功能廳和排練廳,中心廣場約6萬平方米,市政設施配套工程約1.7萬平方米,地下商業和停車場約20萬平方米,項目總投資約24.75億元,項目已于2010年10月開工建設,將于2013年8月竣工投入使用。
2011年10月開工建設、總投資約12億元的省會文化藝術中心圖書館、美術館、群眾藝術館,也將按要求于2013年6月竣工;總投資達40億元、總建筑面積約38.43萬平方米的省會文化藝術中心配套高層工程則將于2014年底竣工。此外,濟南市還將在位于城市東部的濟南高新區建設一座2.5萬平方米的文化藝術中心。
規劃面積60公頃的西客站場站一體化工程,建設以高鐵、地鐵、長途和城市交通為核心的綜合大型交通集散中心,兼顧酒店、商業、辦公、車庫、人防等市政配套設施,總投資約28億元,已于2010年6月開工建設,將于今年10月竣工。
在為迎十藝節配套的8項道路工程中,總投資20億元的二環西路高架工程、總投資22.31億元的二環西路地面道路及環境整治工程,都將于2013年9月竣工通車;總投資10億元的西客站片區市政道路工程,包括一期續建6公里,二期新建23公里,三期新建20公里,將于2013年6月竣工通車。多次延期、總投資11.2億元的劉長山路西延長線工程,最后竣工期限也定在2013年6月。今年4月將陸續開工的還有緯十二路、濟齊路道路改造及經十路、順河高架路維修改造工程等。
所有迎十藝節項目中,引人注目的還有濟西濕地公園工程。該工程橫跨長清區和槐蔭區,南北長7.74公里,東西寬2.3公里,總面積936.51公頃(合計14047.65畝),項目總投資1.17億元,將于2013年6月建成開放。
“等到2013年10月第十屆中國藝術節在濟南舉辦之時,以大經十路為主軸,與東部奧體中心‘一場三館’遙相呼應,以省會文化藝術中心‘一院三館’為主體的濟南西部新城將強勢崛起,成為省城又一新的經濟增長極。”濟南市相關領導介紹說。
88項基礎設施項目
提升綜合服務功能
今明兩年,包括對外和市區道路及“四供兩排”等在內的88項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將大大提高濟南城市承載力,提升城市綜合服務功能,改善省會城市形象面貌。
其中,快速軌道交通工程被列入其中第6項:濟南市將列支3000萬元,加快做好軌道交通建設線網規劃,盡快上報國家審批,力爭完成一號線試驗段開工建設。
在對外交通方面,濟南市將抓緊做好石濟客運專線(其中濟南段61公里)、長清黃河大橋工程、濟南至樂陵高速公路及連接線、濟南至東營公路和濟南繞城高速燕山立交橋至柳埠連接線等對外交通工程的前期工作,力爭早日開工建設。在市區道路改造整治工程中,濟南市將實施經一路東延、旅游西路(東段)等一批道路和高新區9條道路的建設與改造,對市民反映較多的30多條道路實施維修改造。
濟南市提出,將加強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系統建設,初步計劃投資1800萬元,在以趵突泉泉群為代表的周邊,對老城區泉城特色標志區及奧體文博片區等新城區道路,實施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系統示范工程建設,力爭到2013年9月竣工;同時,結合慢行系統規劃,采取市場化形式融資7200萬元,在今年底前完成城區花園路、經十東路、二環西路等6座過街天橋建設,以進一步提升道路通行能力,有效緩解市區交通擁堵。
濟南市還將繼續推進供水、供熱、供氣、供電等“四供兩排”建設,加快東區水廠建設工程,啟動臘山、綠源、唐冶熱源廠建設,擴建東新、蓮花山、北郊熱電廠和領秀城、綠源、高新區供熱工程,積極推進濟西熱電聯產一期工程等,進一步擴大城市集中供暖覆蓋面。
10大提升工程
彰顯泉城獨特魅力
濟南最大的特色是泉水,最大的品牌是泉城。山、泉、河、湖、城相互交融,成就了濟南獨特的魅力。濟南今明兩年安排了10項泉城特色提升工程,打造泉城獨有的特色和形象。
位居10項工程之首的,是明府城百花洲片區整治工程。該項目占地面積5.6公頃,規劃突出老濟南“泉水串流街巷民居”韻味,將百花洲建成“家家泉水、戶戶垂楊” 特色空間代表,集中展示古城物質與非物質文化傳統街區,打造集展覽、餐飲、游賞于一體的復合型休閑文化場所。項目總投資4.65億元,將于2013年竣工,
市民最為期待的是大明湖—小清河通航工程。該工程南起大明湖北側,北至北湖南岸。河道全長約2.3公里,形成體現泉城風貌的水上旅游觀光線路。項目總投資3.36億元,2015年建成通航。
濟南歷史上投資最大、建設周期最長的要數華山歷史文化公園建設工程。該項目將于今年啟動,計劃2022年建成,總占地面積約1460公頃,總投資約600億元。根據前期概念性規劃,公園區占地約680公頃,各類建設用地約580公頃。
其他項目還包括武岳廟工程建設項目、名泉保護管理工程、泉城公園文化藝術中心建設工程、世博山東館建設工程、老商埠片區一期工程(中山公園東片區)、千佛山風景名勝區保護開發建設工程和中山公園擴建工程等。
94項民生項目
讓市民共享發展成果
泉城人守著名泉卻長期飲用黃河水的局面有望在今明兩年得到改變。在94項民生保障項目中,濟南市將推進市民飲用泉水工程,實施長孝水源地建設、南部山區補源、農業灌溉用水置換、東聯供水二期、泉水先觀后用、供水管網建設等工程,今年將在西客站片區先期開展直飲水工程試點,力爭在不遠的將來,讓泉城人民喝上優質的泉水。
保障性住房建設一直是近幾年濟南市政府“為民辦實事”的首要任務。今年,濟南市將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1.8萬套,其中公共租賃住房1.5萬套,經濟適用住房(企業集資建房)3000套。濟南市要求,積極推進文莊新居、盛福片區、諾環設備等18個公租房和八里橋新居、清河新居等3個廉租房建設,支持鐵路局濟南站南貨場、濟南重機等7個經濟適用房建設。
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依然是今明兩年改善民生的重頭戲。濟南市將完成官扎營一期、梁莊安置房續建任務,新開工官扎營二期、萬盛等5個棚改安置房建設,新建棚戶區改造安置房2000套;推進唐冶、雪山、姚家等39個城中村改造項目,新建城中村改造安置房2萬套。